中新社貴州大方12月25日電 題:非遺“二代”接棒百年技藝:萬物皆可“漆”
作者 周燕玲
見到非遺“二代”高焱時,他正忙著向客戶介紹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制作的餐具。不可思議的是,桌上一件件看似“厚重”的器物,拿在手上竟然輕如菊花、亮如鏡面,觸如嬰兒肌膚一般細膩光滑。
“大方漆器天然環(huán)保無毒,用作食具有不導熱、不竄味、不易腐朽等特點!备哽湍闷鹨粋漆碗介紹說,每一件漆器制品都要經過漫長時光的洗禮,用得越久越富有光澤。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漆制作器物的國家,從河姆渡新石器時代的朱漆木碗,到楚漢漆文化的繁榮,直至明清達到頂峰,中國漆藝走過了7000年漫長又輝煌的歷程。高焱的家鄉(xiāng)貴州大方縣,素有“國漆之鄉(xiāng)”之美稱,漆器工藝流傳至今已有600余年歷史。
“方漆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動虎斑色,提起釣魚鉤。”是對大方生漆質地優(yōu)良的生動寫照!80后”的高焱從小在漆器廠長大,父親高光友是國家級非遺大方彝族漆器髹飾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和貴州省高級工藝美術師,與漆器相伴30余載。
受家庭影響,2012年大學畢業(yè)后,高焱回到大方開啟了自己的“漆”藝人生路。作為新生代非遺傳承人,高焱對于大方漆器有著自己的見解,那就是漆器應用場景應該更多變,萬物皆可“漆”。
“剛回來時,父親做的大方漆器幾乎都是擺件和觀賞性的產品,我更希望讓大方漆器融入百姓生活,挖掘傳統(tǒng)技藝與煙火生活的契合點!备哽徒忉屨f,漆器回歸大眾生活,才能獲得更廣闊的市場。
經過不斷研究和嘗試,高焱和父親把大方漆器與木胎、竹胎、瓷胎、陶胎等結合起來,制作成生活日用品和旅游工藝品,不僅有書簽、手機殼、茶葉罐、手鐲、首飾盒,還有漆畫、屏風、漆盤等產品,既有民族特色風格,也有符合現(xiàn)代風格裝飾的家裝品,頗受市場歡迎。
“2022年訂單收入600萬元人民幣,目前我們正在趕制一家臺灣企業(yè)的訂單,為古箏做漆器工藝!备哽驼f,大方漆器制作工藝獨特,工藝流程繁雜,主要有制漆、制胎、灰底、漆底等工藝,一件漆器須經50多道工序、80多個生產環(huán)節(jié)才得以完成。
隱花是大方漆器的獨特技藝,記者看到,手藝人巧妙地把各種花紋隱襯在漆質與胎胚之間,若隱若現(xiàn),其狀如靜影沉璧;其態(tài),線條裝飾自然,揮灑自如,似行云流水。顏色也由原來的隱石紅木色改為珊瑚色等,豐富了彩面。
為縮短漆器產品制作周期,高焱和父親還從外面引進機器,批量生產標準的胎胚,比如木碗、木盤等,通過半手工半機器做到價廉物美,讓漆器“放下身段”走入尋常百姓家。
一色漆華麗、一韻漆不朽。高焱家的漆器工藝制品廠還向公眾開放,公眾可零距離了解漆器制作的繁復過程,感受漆器的魅力,“疫情前,每年會有三四千人到廠里參觀漆器制作過程”。
“這幾年興起的‘國潮’風,也讓非遺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漆器的首飾盒就很走俏!备哽吞寡,“國潮”風的興起拓寬了非遺生產性保護和活態(tài)性傳承的路徑,也讓更多年輕人看到非遺、摸到非遺、用到非遺,助力保護傳承非遺的力量不斷壯大。
中國作為全世界非遺體量最大的文明古國,近年來,不管是非遺“二代”還是非遺“三代”,年輕的非遺傳承人正不斷通過創(chuàng)新“活化”非遺,并開啟跨界合作方式,接棒玩出非遺“國際范”。(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