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生死契約紅手印
冬去春來,鳳陽縣小崗村的大包干紀念館游人不斷。館中最受關注的就是40多年前18位村民按下分田到戶紅手印的那張照片。
1978年12月的一個冬夜,在小崗村一間破舊的茅草屋里,18個衣衫襤褸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就著昏黃的油燈,在一紙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yè)“大包干”。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以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yǎng)活到十八歲!
一紙雖薄,卻重千鈞。契約的內容寥寥數(shù)字,卻震撼人心。
回到小崗從事講解工作,深入了解那段歷史,我才真正知曉這一偉大創(chuàng)舉的深遠意義,理解了這一紙契約背后的坎坷與不容易。正是得益于村民們當年那種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才有了“大包干”,解放了生產力,釋放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大包干”第一年,小崗村實現(xiàn)糧食總產量13.3萬斤,相當于1955年到1970年的糧食產量總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
“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隨著“大包干”的全面推開,鳳陽人根據(jù)這段故事編成的歌謠也廣泛傳開,聞名全國。在小崗村“大包干”等農業(yè)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向天南地北來參觀的人講述小崗村的改革發(fā)展和小崗精神,我責無旁貸,更倍感自豪。作為第二代小崗人,我要努力繼承好、發(fā)揚好小崗精神,接續(xù)奮斗,推動小崗“再出發(fā)”。(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講解員 吳 靜)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王思博)
|